三度闖關IPO,留給手回科技的時間不多了

炒股就看,權威,專業,及時,全麵,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出品|達摩財經

3月7日,手回科技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計劃在香港主板上市,聯席保薦人為及華泰國際。

手回集團成立於2015年,是一家人身險中介服務提供商,其致力於通過數字化人身險交易及服務平台,在線為保險客戶提供定製保險服務解決方案。

招股書顯示,手回集團在2023年中國人身險中介市場的總保費排名第八,市場份額為2.9%。而按2023年的長期人身險的總保費計算,手回集團是中國第二大線上保險中介服務機構,占據 7.3%的市場份額。

早在2024年1月,手回科技就曾向港交所遞表,計劃向資本市場進軍。去年7月,手回科技就更新過一次招股書,本次已是手回科技第三次向港交所再度發起衝擊。

2024年以來,保險科技公司迎來上市高潮。有家保險、致保科技、益盛鑫先後登陸納斯達克,i雲保、元保也紛紛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招股書。港股市場上,眾淼控股已經上市,除了手回科技以外,圓心科技也在港股推進上市進程。

值得注意的是,手回科技在招股書中提到了投資者的特別權利,即投資者的撤資權。該權利在公司首次提交上市申請時被暫停,這一狀態將維持至2025年9月30日或首次提交申請後的18個月內。若申請遭撤回、拒絕或退回,則撤資權自動恢複,投資者可行使撤資權。

這也意味著,如果手回集團未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IPO,具有撤資權的投資者可以選擇要求手回集團按照事先約定的價格回購他們手中的股份,這對公司的現金流管理和財務穩定性構成了直接威脅。而目前距最近的期限(首次提交申請後的18個月內)僅剩4個月。

業績波動

《2023年全球保險科技報告》顯示,2015年開始,中國保險科技融資呈現爆發式增長,占全球當年融資額的76.46%,並且熱度持續上漲。直至2020年,保險科技融資才呈現出下行態勢。

手回科技成立之時,正值保險科技的風口期,現已經成功完成了五輪融資,累計籌集資金超過1.42億元,吸引了包括紅杉中國在內的多家知名投資機構的支持。在最近一輪C輪融資之後,手回集團的企業估值達到了約12億元。

目前,手回集團的人身險數字化交易及服務解決方案通過小雨傘、哢嚓保和牛保100三大平台賦能於不同銷售場景中的保險交易及服務——在小雨傘進行在線直接分銷;在哢嚓保通過保險代理人進行分銷;在牛保100在業務合作夥伴的協助下進行分銷。

截至2024年末,手回集團擁有投保人數量超過350萬,累計被保險人數超過580萬,其中截至2024年12月31日160萬名投保人和240萬名被保險人擁有手回集團的有效保單。

招股書顯示,手回科技2024年營收為13.87億元,較2023年的16.34億元下降15%,延續了近年來“過山車”式的業績軌跡。

回溯過去四年,手回科技營收從2021年的15.48億元驟降至2022年的8.06億元,又在2023年反彈至16.34億元,波動幅度遠超行業平均水平。淨利潤的表現更為震蕩,2021年虧損2.04億元,2022年短暫盈利1.31億元後,2023年再度陷入3.56億元虧損,2024年虧損收窄至1.36億元,但經調整後淨利潤仍達2.42億元。

這種劇烈波動與保險行業的監管風暴密切相關。2021年10月《關於進一步規範保險機構互聯網人身保險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的出台,直接衝擊了線上保險中介的產品結構和傭金體係,導致手回科技營收腰斬。

目前,從收入結構看,壽險和重疾險仍是手回科技的核心支柱,兩者合計占據近七成份額。但趨勢性變化已然顯現,壽險占比從2023年的59.4%降至2024年的33.8%,重疾險卻從27.1%升至34.5%,反映出市場需求與產品供給的雙向調整。

值得關注的是,短期保險產品和醫療及其他保險板塊收入占比在2024年得到顯著提升,醫療及其他保險板塊在2024年貢獻了3.06億元的收入,占比從之前不足10%提升至22.2%,或暗示大健康生態的延伸可能成為未來增長點。

挑戰仍存

近年來,隨著保險行業銷售渠道轉型的不斷深化,傳統保險公司正在加速構建自己的線上銷售平台,直接麵向消費者提供保險產品,“去中介化”的趨勢日益明顯。這一變化直接對在線保險中介構成了重大挑戰。

在此背景下,手回集團等在線保險中介處於更加複雜的市場環境中。這些企業傳統的盈利模式主要依賴於從保險公司獲得的傭金收入,而“去中介化”的推進使得它們不得不直接麵臨傭金率下降的壓力。招股書顯示,手回集團首年保險產品的傭金率已由2021年61.6%下滑至2024年的21.5%,下滑幅度驚人。

不僅如此,進入2023年後,“報行合一”政策開始實施,各保險公司紛紛在簽訂新合同時下調了傭金費率,這對以傭金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手回集團造成了不小的衝擊。

未來,中介費率將繼續麵臨下行壓力。一方麵,監管部門已經明確表示將繼續嚴格執行對渠道費率的管控;另一方麵,在投資回報率承壓的情況下,保險公司為了確保資產負債表的健康,也會持續削減中間環節的成本。對於像手回集團這樣幾乎完全依賴交易業務的企業而言,這樣的趨勢無疑增加了經營上的不確定性。

監管合規風險則是另一把懸頂之劍。招股書顯示,旗下保險經紀公司近三年累計收到監管罰單11張,涉及虛假宣傳、未按規定使用備案條款等違規行為。

2024年9月,實控人光耀因關聯交易信息披露問題被處以警示,暴露出公司治理的隱憂。加之行業傭金率下行趨勢明確(2023年主要產品傭金率同比降低2-5個百分點),這些因素疊加使得投資者對其盈利模型穩定性產生疑慮。

馬建堂:對通脹勿掉以輕心 調控得當物價將穩定
民營經濟將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